
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上较为常见,在此分三讲讲讲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西医辨证医治。
急性肾功能衰竭是一组由各种不同缘由所引起的症候群。它由肾中毒、肾缺血引起肾小管急性坏死,临床上以少尿、水盐代谢紊乱、氮质血症(尿毒症)为特征。急性肾功能衰竭可分肾前性(肾血流量急剧减少)、肾后性(尿路梗阻)、肾原性(肾实质损害)三种。
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可由大出血、休克、呕吐、腹泻、烧伤、大汗、利尿剂过量、少盐性肾病、心肌衰竭、心包填塞、血管郁血等引起。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可由尿道狭窄、膀胱颈阻塞、前列腺肥大、膀胱癌、泌尿系结石等引起。
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可由肾小球肾炎、脉管炎、间质性肾炎、急性肾孟肾炎、流行性出血热、钩端螺旋体病、肾静脉血栓构成、肾动脉闭塞、肾毒性药物、化学物、毒物过敏(如汞、镉、铀、铬,砷、铋、甲醇、乙二醇、甲苯、四氯化碳、氯仿、杀虫剂、酚、甲酚、新霉素、卡那霉素、庆大霉素、多粘菌素、粘菌素、头孢菌素、二性霉素、利福平等对肾的损害)等引起,也可由扑热息痛、保泰松、奎宁、无机磷、蛇毒、斑蝥、毒蜘蛛、毒蕈等引起。严重创伤(如挤压伤、大的手术)、血型不合的输血、急性溶血性贫血、妊娠的合并症等也可引起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。
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:
(1)少尿期
①突然或缓慢发生少尿,少尿期平均持续7一14天。
②少尿,每日尿量<400毫升或每小时≤17毫升,甚或无尿,或每日尿量仅50—100毫升。
③出现尿毒症、代谢性酸中毒、电解质紊乱、水平衡失调,并发感染等。
(2)多尿期
①缓慢或突然发生多尿,多尿期平均持续2—3周左右。
②在少尿期后,一日尿量增多至400毫升以上,即为多尿期开始,以后逐步增多,一日尿量在2500毫升以上。
③晚期尿毒症的症状不减轻,甚至导致死亡。后期随尿量增多,尿毒症症状逐步改善或消失。
④可迅速发生脱水、低血钠及低血钾症状。
(3)恢复期
尿量渐恢复正常,精神转佳,少数转为慢性肾功能衰竭。
尿常规检查、血液生化检查、肾功能及管图检查有助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。尿常规尿少,比重低,固定于1.010左右,有较多蛋白和红细胞、肾小管上皮细胞及各种管型。血液的尿素氮、非蛋白氮、肌酸、肌酐及尿酸增多,血钾增多,血钠正常或减低。
急性肾功能衰竭属于祖国医学的“癃闭”,“关格”等范畴。多系肾的气化失常,或真阴涸竭所致。西医认为:此病由:①疫毒犯肾。疫疠温病,深入营血,内攻肾脏,关门不利,小便不通,或热与血结,蕴蓉下焦,血淤水停可致小便不通。②毒物伤肾。如误食毒物,误服毒药或毒虫所伤,皆可攻伤于肾,致气化无权,小便不通。③气阴涸竭。如失血过多或剧烈吐泻,或温病耗津亡液,均可引起肾水枯耗、真阴涸竭,不能化气行水,出现小便闭而不通。《景岳全书》说:“小便不通是为癃闭,此最危最急症也。水道不通,则上犯脾胃而为胀,外侵肌肉而为肿,泛及中焦则为呕,再及上焦则为喘。数日不通,则奔迫难堪,必致危殆。”